中國歐洲事務代表:中國產能利用率與美相若 產能過剩是偽命題

經濟脈搏

撰文: 蒯宇澄

發布時間: 2024/05/30 11:16

最後更新: 2024/05/30 13:12

分享:

分享:

中國政府歐洲事務特別代表吳紅波表示,針對中國產能過剩的關注是偽命題,過去10年,中國產能利用率為76%左右,同美國的78%相差無幾。

他指,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、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產品,去年在全世界出口增長30%,但產能仍遠遠不夠,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,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需求4500萬輛,目前全球產能只有1000萬輛。

吳紅波指,抱怨中國產能過剩的人,不是關注中國的產能,而是關注自己在市場份額,舉例指,美國的芯片和農產品、德國和日本的汽車、法國葡萄酒等的出口和產量比例均高於中國,但是沒有人說有關國家產能過剩,如果發達國家的出口是比較優勢,而中國的出口是產能過剩,就變成霸淩,中國政府將採取一切手段捍衛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。

吳紅波強調,中歐合作的本質是優勢互補、互利共贏,雙方在綠色轉型問題上理念相近,目標相似,完全可以在產業上深化合作,希望歐方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,尊重市場化原則,通過對話協商妥處經貿摩擦,讓經貿往來造福兩大經濟體。

美歐關係不應妨礙中歐關係發展

新一屆歐洲議會選舉將於下月6日至9日舉行,這將是英國脫歐後的首場歐洲議會選舉,被視為歐洲政治的風向球。吳紅波表示,中方重視歐洲議會的地位和作用,願同歐洲議會保持交往和對話,也希望新一屆歐洲議會和議員能夠從中歐關係發展的戰略大局出發,奉行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,為促進中歐各領域對話與合作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。

吳紅波又指,中國不反對跨大西洋聯盟,美歐關係也不應妨礙中歐關係正常發展,中方堅決反對任何人出於選舉目的,拿中國說事、損害中國利益,讓中歐關係淪為美國國內政治的犧牲品,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,經濟全球化、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不會變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